返回

从捕快开始武道飞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章 科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穿堂风吹过后堂,将侧门偷窥的漂亮婢子的裙摆轻轻吹起。

    本来谈兴正浓的赵秋池,面带无奈的看着李观澜:

    “你怎么连国运是什么都不知道?”

    “那我刚才讲的不都白讲了?”

    李观澜有些无辜:

    “我应该知道吗?”

    赵秋池再度扶额,一副拿你没办法的样子:

    “看来你父亲真的是一点都没告诉过你啊。”

    李观澜摊手:

    “没有,他什么都没告诉我,就连我家那把祖传铁刀有多特别,我都是从别人嘴里听来的。”

    他有些庆幸赵秋池是新来的县令,否则自己这边扯的谎很可能立刻就会被拆穿。

    上一任县令和李观澜的父亲共事七八年,同时也是亲眼看着“他”长大的,如果换作是那人在此,今天这关不好过。

    整理了一下思路之后,赵秋池开口,给李观澜做起了科普:

    “所谓国运,顾名思义就是一国之气运。”

    “当国运强盛之时,国家便强大,当国运衰弱时,国家也衰弱,很难说这两者是谁在支撑谁,又或者是相互成就,总之我们都用国运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强弱兴衰。”

    “国运无形无质,不可捉摸,常人也感受不到,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对国运之说嗤之以鼻,直到钦天监的一位天师,将国运封印在一把普普通通的剑里,人们才第一次真正见到了能够具现化的国运。”

    “那把剑就是武唐太宗皇帝之佩剑,天策剑。当年,太宗皇帝正是凭借此剑,战胜自己的哥哥弟弟,成功登顶皇位,成就不朽功业的。”

    “同时,天策剑也是武唐第一个国运封印,李氏皇族,只有得到天策剑,才能坐上那个位子。”

    李观澜好奇心起,连忙问道:

    “所以封印了国运之后的天策剑,有什么特别之处?”

    赵秋池向着遥远的国都方向拱了拱手,用一种傲然的态度答道:

    “天策剑可斩天劈地,削山断江。”

    李观澜眨了眨眼睛:

    “大人是吹牛?还是字面意思上?”

    赵秋池冷笑:

    “沿着我们平湖县官道一路往东走一百二十里,有一座伏龙山,曾经那座山有百丈之高,如今却已经没了山头,只剩一个富龙坡供人参观,你猜是谁干的?”

    不等李观澜回答,赵秋池已经自顾自道:

    “那是太宗皇帝当年与北方蛮人谈判之时,一剑砍出来的。”

    李观澜下意识握紧了拳头:

    “一剑砍掉一座山头?这已经不是普通人力能做到的范畴了吧,武林中人有人能做到吗?”

    赵秋池不屑的勾了勾嘴角:

    “太宗皇帝手持天策剑时,几与天人无异,那些粗鄙武夫连给他提鞋都不配。”

    “不然你以为,为什么那些人会疯了一样抢你的家传宝刀?”

    李观澜下意识的看向手中的铁刀,结合赵秋池给出的信息,试探性说道:

    “所以,这把刀和天策剑一样,也封印了武唐国运,所以才变得那么厉害和抢手?”

    赵秋池一脸严肃道:

    “没错,确实如此,你这把刀也是一件国运封印物。”

    李观澜抚摸着铁刀,沉默不语。

    如果他事先没有从那个逃犯卢振口中知道了关于铁刀秘密的另一个版本,他可能已经信了赵秋池的话。

    而现在,他对这些就要打个问号了。

    倒不是说对方一定是骗他的,只是如果自己的那个便宜爹真的和前皇帝李凤天有个关于一半国运的豪赌的话,那考虑到赵秋池身为武唐官员的立场,李观澜必须要保持绝对谨慎。

    李观澜觉得,赵秋池这些话里,他最多只能信一半。

    “你刚才说,国运除了可以封印在物品里之外,还能封印在人和地方上,那又是个什么说法呢?”

    回过神来,李观澜好奇的问道。

    他可还记得先前和林举和那些人交手时,月小弯有提过一句平湖县国运封印松动的事情。

    换言之,在这个地方的国运封印松动之前,那些武林人士,不论是正道魔道,都进不了平湖县。

    既然知道李观澜是个彻头彻尾的小白,赵秋池倒也不介意重新给他做科普了,抿了口茶水后淡淡道:

    “将国运封印在某个地方,就会给那个地方施加‘规则’,只要封印存在,那么规则就存在。”

    “放在我们平湖县,国运封印的规则总结下来,差不多就是‘武人入则功力全无’这么个意思。”

    “只要是武林人士,不管你是大侠还是魔头,只要敢来平湖县,就会立刻变成一个普通人,且还要时时刻刻遭受封印侵蚀之苦,别说仗着武力横行乡野了,就是活命都是问题。”

    李观澜听的暗暗咂舌,终于对国运的强大有了一层认识,于是越发来了兴趣,追问道:


第十九章 科普(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